青花瓷對外文化交流的貢獻--------------------------------------------------------------------------------瓷器是我國偉大的發明之一,它首先為我國人民所發明、利用,然后把它和它的制造技術傳到世界的各國,對中外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的貢獻,中國也就博得了"世界瓷國"的光榮稱號在這些大量流傳的瓷器中,十四世紀以來的青花瓷器,一直占著極少為重要的地位我國與國外的交往,從文獻記載上可以知道,早在二千以前的漢朝張騫通西域時已經很頻繁了唐代以后,無論文化交流或貿易往來,都有了進一步的發展從陸路與西方的往來,由新疆到波斯,經敘利亞,到達地中海各國這條通道被稱之為"絲綢之路",一直到十六世紀,我國的瓷器都是從這條道路向西方輸出如在明人筆記中載稱:"韃靼,女貞諸部及天方諸國貢夷歸裝所載,他物不論,即以瓷器一項,多至數十車"明瓦的瓷器最主要的就是青花,它的產量極大,應用很廣,根據當時生產情況,其中必然有大量的青花瓷器另外從海路則由廣州繞馬來半島,經印度洋到達波期灣及地中海各國如腓尼基、馬勒斯坦以至非洲的埃及九世紀中葉時期,阿拉伯商人蘇列曼(sulayman)由海道來中國經商,公元(唐大中五)在他的游記中寫動:"中國人能用陶土作成用品,透明如玻璃,里面加了酒,從外面可以看到"這樣的商品,甚得西方人民的欣賞、稱贊,必然競相購買,大量運銷國外至于鄰近中國的朝鮮、日、南洋等地更是很早就有通商往來,更在大量的瓷器流傳到這些國家了正是由于我國的瓷器深受各國人民的稱贊歡迎,所以都想得到它但是僅憑中國出口是不能滿足各國人民的需要的,因引有不少國家都來仿制中國的瓷器從而中國的制瓷技術傳入各國,為世界各國人民所掌握這樣,具有不同特色的各國造瓷工業發展起來了,現在我們還可以從各國早期所制成的瓷器中見到不少是學習我國青花瓷器樣式的青花瓷器成為中國人民和世界勞動人民友好交往的歷史見證也是共同創造發展著這一項人類物質文化的寶貴財富中國和朝鮮接壤,兩國人民的友好往來有著悠久的歷史公元(梁貞明四)高麗便學會了中國的造瓷技術開始時仿中國的越窯、汝窯、耀窯等青瓷器,取得很大成績到十五世紀時,用中國的回青瓷器,做得很好,所發有"類饒產"或"與饒相似"之說當時知名學者成侃所著的"慵齋叢話"中寫道:"至世祖雜用彩繪,求回青于中國,畫尊(繁體字)懷觴,與中國無異"以后回青缺少,又用土青制青花器,李朝最后的官窯一直到十八世紀初這些聽制瓷器,以后亦有流傳到中國來的,多缽式大碗和瓶罐之類,作折枝三果或牡丹花青花布色仿明宣德、正德樣式,通稱高麗瓷從青花瓷器的交流中,說明了中朝兩國人民之間文化傳統的深遠影響中國瓷器傳到日也是很早的事情,但學習中國造瓷技術的時間,根據文字記載,在南宋時已經開始南宋嘉定十六(公元)日御渥天皇時,山城人加藤四郎、左衛門景正,隨通元禪師到中國的福建來學習造瓷技術六歸國后,在尾張瀨戶地方制造黑釉瓷器,后來日人就稱這種產品為"瀨戶物"稱加藤氏為陶祖到了明代正德初(公元1560--)日遣使了庵、桂梧等啟程來中國,日伊勢松板人五良太浦隨來,到中國后取名吳祥瑞祥瑞在景德鎮整整五,重點學習制造"素肌玉骨"的青花瓷學成回國,在肥前之有田附近開窯,燒造青花瓷器,又在奈良附近的鹿背山制造瓷器,獲得了很大的成績從此日造瓷工業進一步得到發展日因是道人葛質在翻刻《陶說》序中說:"其他諸窯,都仿漢樣,自青、白、黑、紫、五彩、青花,雖不能佳,莫不咸備"由此可見五良太浦學習中國造瓷,對日瓷業發展的貢獻是很大的同時他的作品也有很高的藝術成就中國歷史博物館曾展出一件有"五良大浦吳祥瑞造"底款的日青花六角瓷香薰(通高14.2厘米,口徑8.2厘米)圓口,臥獅鈕,鏤空圓蓋,器身為六棱筒狀底面三足,中間八字青花楷?quot;五良太浦吳祥瑞造"器身六面,每面畫青花人物,花鳥不等,人物皆寬袖大袍,其中一幅有竹下二人對話,頗象明代青花瓷畫中的高士圖至于所作花卉,如葵花、竹石等,都用雙鉤畫法,筆法均極靈活純熟,這種寶貴的青花瓷器,可以說是中日兩國人民傳統友誼和科學技術交流的重要成果。
元代時由于中外交通頻繁,當時所生產的大批青花瓷器,除了供應國之外,向國外輸出也很多如當時遍游南洋數十國的汪大淵,在他所著的《島夷志略》中有很多地方談到外銷的情況,常有"青白花碗"、"青白花器"、"青花白瓷器"、"青花盤碗"的記載,都明確指出是青花瓷器的外銷已為數不少至今東南亞各國所藏中國古瓷當中,還有當時傳去的器物其它地區從考古發掘到大批中國古瓷,現在土耳其伊期斯坦堡城博物館和伊朗德黑蘭城阿勻戴華爾寺院所藏的極為豐富的十四世紀青花瓷器,很多就是當時所輸出的,成為中外文化交流的物證到了十五世紀初,從明朝永樂時期開始,我國偉大的航海家鄭和七次下西洋遍歷越南、暹羅、馬來半島、南洋群島等地,并且到了印度、波斯和阿拉伯,遠達非洲東岸,經過三十余國歷時永樂、洪熙、宣德三個朝代,將近三十之久所經諸國,紛紛遣使通好,在政治、文化、貿易上都和中國發生了密切關系,并且互市不絕中國以瓷器、織造品、金屬器皿及錢幣換取香料、染料、藥材、珠寶等物對來我國朝貢的使臣及每次往來使節,必發綾、錦、紗羅、文綺、彩絹、麝香、玉器和瓷器,作為賞賚品送給他們這種朝貢和賞賚,也成了一種互易有無、文化交流的方式明代永樂、宣德兩朝是青花瓷器盛行之際,因此帶出去的必然以青花瓷器為主要品種如隨同鄭和出使西洋的費信所著《星槎勝覽》中明確指出,以青白花器做交易的有六處(暹羅、阿枝、忽魯姆斯、榜葛剌、大喚喃、阿丹)以青花白瓷為交易的有三處(錫蘭山、古里、天方)可見青花瓷在當時對外貿易中的重要地位馬歡所著的《瀛涯勝覽》中的爪哇條中也?quot;國人最喜愛中國青花瓷器"的記載在鞏珍所著《西洋番國志》中記載:喜愛中國青花瓷器、青花瓷盤者有占城、爪哇、錫蘭三條可見當時我國青花瓷器不但大量外銷,而且深為海外各國人民所歡迎從起,葡萄牙人也來到東方販賣馳名世界的景德鎮瓷器往后荷蘭人在東方漸漸占了上風,并于在印度設立東印度公司,承辦運銷瓷器到西方去的業務從《瓷器與荷蘭東印度公司》一書中報導,可知從至止,這短短八十里,我國經該公司輸出的瓷器竟達一千六百萬件發上在當時經營我國瓷器輸出業務的當然不止荷蘭東印度公司一家,所以其出口量肯定遠遠超過以上數字當時正是我國明代萬歷至清初康熙時期,是景德鎮窯以青花瓷為主的獨盛時代所以其中必發青花瓷器占極大的比重同時也大批流傳到東亞和南洋各地至今在東南亞各地還留存著很多我國清代十七--十八世紀的青花瓷器隨著瓷器外傳,中國的造瓷技法也相繼為世界各國所掌握七世紀時,阿拉伯人把中國瓷器傳到了中東和近東各國,在那些國家的手藝人和藝術家的合作之下,開始仿制中國瓷器在西方仿制中國瓷器最早成功的恐怕是埃及,從伊拉克的薩麥拉城和開羅舊?quot;符斯塔特"的廢墟發掘出來的除中國瓷器之外,還有些是埃及人仿中國制造的瓷器埃及仿制中國瓷器是從法特米王朝(969至宋開寶二至乾德七)開始的當時有一位名叫賽爾德的手藝人,就曾仿造過宋瓷,還傳授了很多徒弟到了奴隸王朝時代埃及人就大規模地仿造中國瓷器在十四十五世紀仿造的青花瓷器,其造型和花紋都模仿中國式樣,這從埃及開羅古城發掘出來的實物可以得到證實波斯仿制中國瓷器也很早在十一世紀時,中國造瓷技法傳到了波斯喇及斯經過長期改進,技術逐漸提高以前的波斯瓷器就有很多中國的鳳凰圖案十六世紀初時,有中國的陶瓷工人來到波斯,直接為他們燒造瓷器中國的造瓷技術傳到波斯以后又傳到了阿拉伯在十一、二世紀時、伊拉克的拉加地方的窯器還保留著極濃厚的中國作風不久土耳其也學到了中國造瓷技法,直到十四世紀時,他們的窯器也還保持著中國瓷器的風格敘利亞的大馬士革十六世紀的瓷器,如花鳥盤之類,也深深地受到中國和波斯的影響歐州人仿制中國瓷器的技術是由阿拉拉人傳去的阿拉伯人得到中國造瓷技法以后,于傳播到意大利威尼斯煉金術工人安托尼俄學會了中國造瓷技術,造出了輕薄透明的瓷器皮薩工人造出了軟瓷青花碗使意大利人能比較容易的購到向往已久的青花瓷器意大利得到中國瓷器技法以后不久又傳到了荷蘭領土德爾夫,德爾夫陶窯學會了制造中國軟瓷的方法那時中國瓷器的標(主要是指青花瓷,因為當時正值明末時期,我國瓷器產品及外銷器中都是發青花瓷為主),惹起了德爾夫染色瓷器工場的各種試驗仿效,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此后由德爾夫瓷器工場,傳到了歐州各國的瓷器上,使瓷器裝飾藝術逐漸有了進步當時各種瓷器色彩均以中國瓷器為模樣它的瓷器上面,畫著中國式的錦銹花紋、迷人風景,各種神象和一些奇花怪鳥德爾夫陶器工廠在十七世紀初期的產品,可以明顯地看出受了中國瓷,特別是明瓷青花裝飾法的影響,這種青花的裝飾藝術也一直影響著世界各國的瓷器裝飾直到最近某些國家的瓷廠所生產的青花瓷器,仍有不少是仿造我國的龍、鳳、花鳥等傳統圖案樣式可以看出我國優秀的青花寶貴遺產,深為世界人民所珍視解放后,我國在對外貿易及技術交流中,瓷器也是其中重要的一個項目建國二十多來,陶瓷出口量逐增加,特別是青花瓷器,解放前在外銷上幾瀕絕跡,而今又重新活躍在國際市場上,受到國人民的歡迎不僅如此,世界各國也很想了解我國青花的制瓷技術不少國際友人及專家來到世界聞名的瓷都--景德鎮參觀訪問兄弟國家還派來了留學生到景德鎮學習,其中有專學造青花瓷的,他們都與我們景德鎮陶瓷工人及技術人員進行了友好的接觸,互想介紹情況,交流經驗,通過這種友好往來,進一步把我國傳統制瓷經驗傳遍世界,而且也使我們學習到國外的一些先進技術另外,在參加歷次國際博覽會或對外文化交流的工藝美術展覽、陶瓷展覽會上,都缺少不了具有民族特色的青花瓷器,而且還得到很高的評價在國際交往中,青花瓷器也是一種高貴的禮品隨著中外文化交流的進一步發展,青花瓷器更值得我們重視,并加以發展提高
古瓷歷史分類很多,下面是其他類別的古瓷歷史 :
其他周邊及相關: